官方微信
官方微信
官方微博
官方微博
推荐导航通道
内审员证书系统 艾米赛博检验认证
  • 为能源服务
  • 绿色能源畅行天下
  • 政府帮扶企业之家

咨询电话:400-706-9001


技术专家咨询电话 :19217090119

  • 为能源服务
  • 绿色能源畅行天下
  • 政府帮扶企业之家

航行万里犁出“海上年轮”

来源:中国军网| 2025-02-20 14:50:32|

20年,10万海里,两个数字交汇出一艘船艇的奋进之路。

眼前这艘北部战区陆军某船艇大队的船艇已在海上走过了整整20个年头,运输里程超过10万海里。船艇上的一位老兵笑言:“如果是绕行地球赤道,我们也快完成第5圈了。”

在该船艇大队,水兵们驾驶船艇来往于岛屿和陆地之间,一次次为守岛官兵送去物资和给养。

船艇的海上航迹,也是水兵的人生里程。

一天又一天,一圈又一圈。如果可以复现,这些累积的航迹,如同不断叠加的“海上年轮”,每一圈都记录着水兵们战风斗浪的成长与蜕变。

一条风多浪大的航道

这是一条并不好走的航道。

渤海海峡地处风道,年均大风天气超过60天。位于庙岛群岛最北部的北隍城岛,一年中大风天气更是超过100天。

数字的背后,是该船艇大队水兵们在海上所经历的种种挑战与艰辛。

“起风了!”这句话总能让大家心头一紧,这意味着他们将要面对晕船带来的不适乃至煎熬。

上等兵钟锦涛至今记得他第一次出航的情形。那天天气不好,船艇一直在海浪的波峰与波谷间艰难前行。由于晕船,他一整天都没有吃东西,躺在铺位上动弹不得,全身一阵一阵地冒冷汗。

实际上,那次任务中的船艇左右倾斜程度还不到15度。在许多老兵眼里,这简直是“小菜一碟”,因为他们很容易就能在记忆里翻找出更为艰辛的出海经历。

一位艇长对一次任务中突然袭来的风浪记忆犹新。那时,巨浪跃上甲板,猛烈拍打着驾驶室的窗户,晃动中的船艇发出异样声响。他瞥了一眼挂在墙上的倾斜仪,摆锤已经指向25度。

原本在桌面上的物品散落了一地,就连一些老兵也把胆汁吐了出来。艇长强迫自己保持头脑清醒,用武装带将身体和舵位绑在一起,凭借顽强的意志,和另一名战友驾驶船艇抵达目的地。靠岸那一刻,他一上码头就瘫坐在地上,很久才恢复过来。

很多时候,与忍受晕船带来的强烈不适感相比,水兵们更担心船艇的安全,因为排水量不算大的船艇更容易受到风浪的影响。

在一次返航途中,二级军士长闫广猛遭遇了滞航——极大的风速让顶风航行的船艇几乎无法前进。

“大风刮了近1个小时,我们开足马力尽量让船艇保持稳定。”那是在船艇上工作了近20年的闫广猛第一次感到恐惧。但这种恐惧只是一闪念,他很快冷静下来,开始和战友全力应对眼前的风浪,直到船艇脱险。

“船艇完成靠泊,并不意味着风浪的影响终止。越是这时,越需要留意。”三级军士长杜大有说,天气不好的时候,水兵会轮流值班,每10分钟就到舱室外转一转,检查设备情况。

“有一次突然听到砰的一声,是船艇和码头之间的碰垫被撞爆了。”杜大有回忆,他们也遇见过缆绳在夜里被风浪扯断的情况,此时便需要立刻加缆或抛锚,防止船艇失控、受损。

一级军士长虢忠峰坦言,在船上待得越久,心越是悬着。人们习惯用劈波斩浪或乘风破浪来形容水兵的生活,但虢忠峰觉得:“面对变化无常的海洋,准确地说,我们是在战风斗浪。”

刚成为水兵时,虢忠峰在一次夜航任务中,跟随班长前往甲板眺望海况。结果,一个巨大的海浪扑来,瞬间将虢忠峰卷进海里。一个浪涌,他才借着海水浮力和班长的帮助爬上船艇。之后有一段时间,他常梦到海水漫过头顶,随后在快要“窒息”时惊醒。

这次意外落海造成的阴影,随着虢忠峰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而慢慢消失,但他心头的安全弦始终绷着。他清晰地认识到,只有更加周到细致、沉着冷静,才能有效处置各种险情,确保战友和船艇的安全。

如今,即便没有运输任务,每天打开“全球潮汐”软件仍是虢忠峰雷打不动的习惯,多大风速、浪高需要采取哪些措施,他时常温习。

“缆绳要多绑几道”“航行时抓紧扶手”“艏门的每一道保险都必须上紧”……岁月的海洋里,每一朵翻腾的浪花都让虢忠峰觉得“正和战友一起成长”。他曾一次次紧紧抓住险些滑下楼梯的新兵,避免了他们因磕碰而受伤,也曾一把拉起被大浪卷入海中的战友,靠着惊人的臂力将其拽进舱室。

如今,虢忠峰已经在船艇上工作了快30年。这名久经考验的老兵,眼神里透着一种沉静和睿智:“大风大浪,最能雕刻水兵的意志。”

一条守岛官兵的“托底线”

谈及运输任务,年轻的水兵大多用“向往”“壮观”等词语来表达对大海的喜爱,但有经验的老兵常会提醒他们要保持对大海的敬畏。这种敬畏,既是出于对大自然威力的认知,更是因为他们明白,出航即意味着肩负重任、使命必达。

航线这头,执行任务的船艇兵一大早便会在码头装载货物,核对与任务有关的各类事项是否落实到位。

作为生活必需品的淡水和食物、应对日常病痛的药品、家人寄来的包裹、训练所需的装备和器材……船舱里,大量物品满满当当又井然有序。

航线另一头的岛屿上,守岛官兵总是满心期盼着船艇的到来。

没有人比三级军士长韩彬彬更能理解这种期盼。10多年前,他曾驻守过大钦岛和砣矶岛。

“刚上岛时,感觉那里像仙境,美得不真实。但待上一阵子,日子就变得难熬。”韩彬彬说。

岛上,连井水都带着咸味。为了节省有限的淡水,官兵们有时会趁下雨时刷鞋。对于蔬菜,大家会选择一片一片地吃,没人舍得浪费。

除了生活条件的艰苦,更磨人的是心里的空。上岛久了,生活单调,天天见的都是那些熟人,大家很渴望见到新面孔。

因而,船艇来岛的那天,就成了守岛官兵的幸福日子。他们会早早在码头等着,期待着物资的补给,也希望能和远道而来的船艇兵们多说上几句话。岛上的果树多,韩彬彬记得,他曾热情地请水兵们吃桑葚,一位年轻的小伙直喊甜,吃成了小花脸。

后来韩彬彬考入士官学校,毕业后分配到船艇大队,从守岛兵变成了运输物资的船艇兵。

“我们会尽量将物资全部装入船舱,无论这件东西大或小、重或轻。不少物品都承载着深情,必须保证它们完好无损地送达。”韩彬彬说。

韩彬彬也曾经历过一些紧急救援时刻。有的官兵在巡逻时不慎被草丛里蹿出的毒蛇咬伤,有的官兵在半夜突发急性阑尾炎需要立即手术……这时,船艇大队就会派出水兵驾艇赶到,及时送伤病员上岸就医。

从某种程度上讲,船艇兵所担负的使命任务已远超运输本身,他们是连接岛屿与陆地的纽带和桥梁,也是让每一位守岛官兵感到“托底”的一种存在。

因此,这些连接陆地和岛屿的航线有了一个新名字——“托底线”。

群岛之中,条件较为艰苦的是大竹山岛,一座“无居民、无淡水、无耕地、无航班”的“四无”小岛。

前些年,大竹山岛上挖了井,但井水并不能满足所有人员的用水需求,大量的淡水等物资仍然依靠外界运送。没有民船通航,部队的船艇是从陆地通往大竹山岛的唯一交通工具。

海况不为人力所控制。一次风暴潮来袭,船艇持续十几天未能出海。大竹山岛的官兵为防止完全断粮,便去海边钓鱼“自我补给”。船艇大队的水兵们急得团团转,后来趁着风浪暂歇的间隙紧急实施了补给。

“船艇入港的汽笛声太好听了。”岛上的一名士兵很是感慨,他特意在当月的黑板报上画出了那艘为他们紧急运送物资的船艇,表达心中感激之情。

每次前往大竹山岛,船艇兵们都需要做好万全准备。该岛是庙岛群岛中最难靠泊船艇的岛屿,四周的洋流和地形十分复杂。

那年春节前夕,大竹山岛官兵的家属们从祖国各地赶来,登上了闫广猛所在的船艇,期待着一年中的大团圆。

冬天是海况变化最快的季节,闫广猛记得,那天刮的是东北风。由于风势过大、涌浪不断,已经抵达码头的船艇尝试多次后依然没能靠岸。

“无法靠泊,准备返航!”听到这一消息,一些怀里抱着孩子的军嫂流了泪,只能朝着岸边等待已久的官兵暂时挥手作别。

作为亲历者,这么多年过去,闫广猛始终忘不了那天的情形:“从那以后,我苦下功夫提升专业本领,下决心不让这种场景再次出现。”

又是一次相逢。守岛官兵的视线里,一艘船艇在湛蓝的海面上由远及近,朝着码头缓缓驶来。海天之间,长长的汽笛声响起,仿佛在宣告水兵们的顺利抵达。

一条平凡而又不凡的人生路

得知和自己同时入伍的老乡被分到了一艘大型军舰上当机电兵,上等兵王敬尧十分羡慕。

和远航于深海的大型军舰相比,王敬尧所在的船艇的确有点小。他曾在船艇检修任务中去过一家大型船厂:“我们小艇的最高点才和一旁那艘护卫舰的甲板平齐。”

这让王敬尧有了强烈的落差感:“都是机电兵,谁不想登上更大的军舰呢?”选择入伍时的那份坚定,在王敬尧的心里渐渐动摇,直到他看见二级军士长路宏图脸上那抹笑容。

那天,听说一艘修理船上的老班长收集到一些零部件后,路宏图急匆匆搭车出去了。“拿到了,拿到了!”回来时,这位平时略显严肃的机电班长笑得像个孩子,手里紧紧攥着一些油乎乎的配件。

为了说服老班长拿出这些“宝贝”,路宏图“差点磨破嘴皮子”。也许是看出了王敬尧的疑惑,路宏图解释说:“别小看这些零部件,它们能在关键时刻让船艇多一点保障,从而更好地发挥作用。”

从路宏图的笑容和解释中,王敬尧忽然明白了一点:“没有平凡的战位,任何工作都可通过努力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。将眼下的每一件事做到极致,就是不凡人生的开端。”

自此,王敬尧开始全身心投入训练和工作中,能力增幅明显。一次出航任务中,发动机突然出现故障,他比路宏图更快地找到了损坏点,两人几分钟内就解决了问题。

二级上士祝振宝也曾有过类似的心路历程。刚到船艇大队的时候,他觉得每天的工作训练“没啥稀奇”,自己就是一个不会被人记住的水兵。

那年八一建军节,祝振宝所在的船艇前往大钦岛执勤,岛上的官兵又是送菜又是送肉。“他们的给养也不多,还省下来给我们吃。”那一刻,祝振宝被感动了。更让他感动的是,一名岛上的战友握着他的手不放:“上次给我们送给养的战友里就有你。”

如今,祝振宝已经在船艇上工作了10年,他常对新战友说的一句话是:“被需要是一种幸福。”

在船艇上,像这样的平凡故事还有很多。

一级上士吴天安是油料运输船上的一名水兵。“油料具有挥发性,弥漫在空气中十分危险。”每次完成运输任务后,他们都要将油舱内剩余的油料一点点擦拭干净。

这是个考验体力和耐力的工作。油舱很大,五六个人一起清理,要花上两到三天才能完成。

到了夏天,油料挥发得快,有时熏得人睁不开眼睛,他们只能隔一段时间就跑到甲板上透透气,然后再下舱去清理。

在吴天安眼里,这些是一名水兵的必修课:“只有拥有了毅力和恒心,才能在这漫漫海路上走得更远。”

几乎所有常年生活在海上的水兵都被风湿、关节炎等疾病困扰着,但很少有人提起这些。他们不约而同谈到一种感觉:在船上待久了,忽然来到岸上,会感觉陆地坚硬得不真实。

某艘船艇入列以来,路宏图就跟着上了艇,此后的20多年,他绝大多数时间都与这艘船艇朝夕相伴。他对记者说,休假在家时,听不见轰隆隆的机器声,四周没了浓重的水汽,反倒不习惯了。听了这句话,一种敬意从记者心头涌起——对路宏图来说,与其说他熟悉了这种环境,不如说他习惯了肩头有责任的感觉。

平凡而又不凡,这就是船艇大队的水兵们!在新时代强军征程上,他们的名字或许无人知晓,但这不妨碍他们在一次次战风斗浪中经历时代的淘洗,一步步肩负起重任,也并不妨碍他们在战位上全力以赴,持续释放青春能量,与其他战友一起筑起牢不可破的海上钢铁长城。


精彩图集

精彩文章

航行万里犁出“海上年轮”

20年,10万海里,两个数字交汇出一艘船艇的奋进之路。眼前这艘北部战区陆军某船艇大队的船艇已在海上走过了整整20个年头,运输里程超过10万海里。船艇上的一位老兵笑言:“如果是绕行地球赤道,我们也快完成第5圈了。”在该船艇大队,水兵们驾驶船艇来往于岛屿和陆地之间,一次次为守岛官兵送去物资和给养。船艇的海上航迹,也是水兵的人生里程。一天又一天,一圈又一圈。如果可以复现,这些累积的航迹,如同不断叠加的“海上年轮”,每一圈都记录着水兵们战风斗浪的成长与蜕变。一条风多浪大的航道这是一条并不好走的航道。渤海海峡地处风道,年均大风天气超过60天。位于庙岛群岛最北部的北...

01月01日 08:00

错时共享,能否缓解“停车难”?

  过去,重庆巴南区市民刘云波每天为停车犯愁,下班后在马路边到处找车位。如今,他家附近的鱼洞街道办事处为居民提供共享车位,他下班后将车停到办事处大院内,方便多了。  老旧小区“停车难”一直是城市治理的痛点。近年来,多地探索采用错时共享停车等方式解决“停车难”问题,成效如何?“新华视点”记者进行了调查。  多地大力推进错时共享停车  错时共享停车大体分为两类,一类是居民小区白天开放给上班族,另一类是机关单位、企业夜间开放给附近居民。  近年来,多地出台政策举措推进错时共享停车,不少地方从党政机关带头做起。作为著名旅游城市,四川都江堰市将包括市委、市政府在内...

01月01日 08:00

以友好之城待有为青年

用心读懂青年,用情服务青年,合力支持青年,就能让有为青年留得下、扎住根,为城市发展带来无限可能大学毕业生徐希贝,已经在浙江杭州工作了几个月。每次路过公司附近的“青荷驿站”,她总会让视线停留一会儿。当时,她独自来杭州找工作,这里是落脚的“第一站”。像徐希贝这样来杭州求职面试、实习游学的青年,的确不少。面试一次,住好几天,“快捷酒店两三百元一晚,对大学生来说是不小开支”。如今,住宿费不再是“顾虑”。来杭青年通过微信小程序提出申请,就可以在“青荷驿站”享受7天以内的免费住宿。小徐感慨:“有了住的地方,心就安定下来,可以好好试一试、闯一闯。”小驿站,大温情。瞄准...

01月01日 08:00

“中国游”的风吹进了乡村

前一天还穿梭在中国城市的高楼大厦、霓虹光影间,后一天便沉浸在中国乡村的绿水青山、田园风光里——这正成为越来越多外国游客来华旅行的“新节奏”。随着“中国游”在全球社交平台的热度不断攀升,中国免签效应持续显现,外国游客来华旅行的脚步不断深入,许多中国乡村迎来“洋面孔”。“中国游”的风吹进了中国广袤的乡村大地。打开窗口——感受乡土中国的烟火气和现代感面对广阔的田野,在村口咖啡店喝一杯浓郁的咖啡;划着皮划艇,穿行在碧水荡漾的村间河道中;在村里的家宴中心,用加热的烙铁在葫芦上熨烙出孙悟空等图案,体验葫芦烙画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趣味;在青年艺术空间,和当地年轻的村民...

01月01日 08:00

中国能源化工机械进出口服务 北京华宏天太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网 能源石油设备网上贸易 石油设备采购 船级社认证 煤安认证 GOST认证 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 API认证 北京API认证 能源网 石化商机 石油化工机械 能源石油化工机械领域的B2B电子商务平台 ISO9001认证 API Q1咨询及培训 ASME认证